东瓯报道 >

新晋医保药入目录前涨价 定价机制被指存漏洞

  惊人世相

  探知要进目录 提前哄抬药价

  去年售价还是93.5元的药品,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;去年售价1082元,如今售价1580元……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,《中国青年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了悄然涨价。

 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,已经有30多个品种的药,价格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。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,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。

  是什么原因使得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涨价?这样的价格上涨是否意味着药品定价机制中存在着漏洞?

  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天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版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》。与2004年版的目录相比,新版目录增加了260个药品。

  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,这个被简称为“医保目录”的文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发展,是企业扩大市场的金字招牌,因为如果进入医保目录,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获得大量、稳定的订单,也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将被摊薄,价格有了下降的空间。

  有意思的是,就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4天,深圳一家药业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物价局进行了调价备案,将其生产的20mg单位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价格由每支113元调整为每支121元。按照物价局的文件,新价格在去年11月30日起开始执行。

  11月30日,国家医保目录公布,20mg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名列其中。

  比阿柔比星早5天执行新价格的,还有一个新进全国医保目录的药品。按照辽价发(2009)111号文件,一家当地公司生产的名为榄香烯口服乳的药品,于11月25日提高了价格。

  榄香烯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品,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,榄香烯口服乳进入了辽宁省医保目录。

  从文件上看,一支20ml∶200mg的榄香烯口服乳新价格为170元,而在提价前,同样规格价格仅为每支93.5 元。也就是说,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5天,这个即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涨价82%。

  另一家公司生产经营的麻醉药“地氟烷”也是新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,其240ml装的品种,每瓶价格从1082元提高到了1580元,涨幅达46%。

  一家公司生产的凝血药品白眉蛇毒凝酶几乎全线上涨,其不同规格的产品涨幅均在20%左右。这家公司的产品仿制的是一种瑞士进口药品。据悉,1989年上述瑞士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,2004年,上述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,进入市场。但从目前的价格看,1个单位瑞士原研药价格为51.6元,而同样规格的上述仿制药则为65.8元,比原研药高出了14.2元。

  定价机制有漏洞,企业会钻

  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企业非但不降价,反倒涨价,是什么原因?

  榄香烯口服乳生产企业一位营销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其生产的榄香烯产品是独家产品,属于国家二类新药。涨价原因有很多,比如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、GMP认证改造费用、厂房改造、设备更新、企业管理等。

  然而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,除了客观因素,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一些漏洞,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。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,但价格的制定在国家发改委。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,国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,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,才能拿出政府定价。

  “在我国,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政府定价,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则由企业自主定价。”这位业内人士说,从逻辑上说,政府定价要看国家发改委的定价,但由于工作量的原因,对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,国家发改委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部调查清楚每一种药的价格。

  结果就变成了药企向所在地物价部门登记备案,国家发改委再参考各地招标价格,这样一来,发改委定价参考的,往往正是企业上涨以后的价格。

  据悉,在每次增补医保品种讨论的时候,一些企业都会派出大量人手四处公关。有的在最终的医保目录公开前,就已经获知自己的产品是否进入目录,也就有了价格操作的时机。

  这位业内人士描述了一些企业调整价格的流程:

  当一家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,会马上填写一个表格,列明涨价原因,向当地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整的备案。涨后价格获得当地物价部门认可后,企业以此为据到各地参与药品招标。如果在某几个地区涨价后价格不被认同,有的企业干脆就放弃这几个省的招标,以维持其上涨后的高价。

  “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,发改委看到的价格就变成了企业上涨之后的高价,所确定的政府定价,自然水涨船高。”这位业内人士说。

  他举例说,假设一种药品在医院售价115元,医院的进价为100元,那么代理商名义上的进货价是90元,实际上代理商从生产企业的进货价可能仅为18元。

  也就是说,这18元就是生产企业保本、盈利的底线,在18元-90元之间的72元,则被用于临床费用、缴税、配送费、医药代表提成、公关费等各项支出。如果这家企业在进入医保目录之后成功提价,代理商的进货价并不会改变。至于价格上涨增加的利润,则由生产企业与代理商分成。

  这样一来,药品生产企业、流通企业以及医院都能从提高的药价中获得好处。

  药企层层打通关,蒙骗国家

  按照我国目前的药价形成机制,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: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;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,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;其余的药品,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。

  “企业报价时,要填一个统一的表格,列明各项成本等内容,基本上都是企业自己填写,物价部门很难查实。”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不少药企在当地都是纳税大户,靠着多年积攒的人脉关系,能够层层过关抬高价格,这样一来,国家发改委采集的价格数据就成了高价。

  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,国家发改委也在想办法调查药品的真实底价,也就是代理商从生产企业拿到的进货价。去年就曾采集这个数据,但一些代理商修改了价格。

  今年5月,天价芦笋片事件在社会引发重大反响。

  由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芦笋片2002年进入市场。该药品出厂价仅为15.5元,但在各地的招标价格却高得惊人,其在黑龙江、湖北、河南的中标价格分别是160元、133元和107元。在湖南,该药品进入了该省医保目录,湖南省药品招标采购部门为其设定的价格为136元;该药品进入医院后,其售价则达到了213元。

  据媒体报道,湖南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了解释,认为由于没有市场零售药店价格进行参考,只能参照周边省市的价格作出政府指导价,从而导致定价偏高。

  药品价格究竟该如何制定,业内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。

  在辽宁省物价局,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药价调整有三个因素重点考虑:一是要参照外省价格,二是参照本省现行价,三是考虑企业的成本。

  今年6月10日,国家发改委发出《药品价格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今后在药品定价方面,政府将设定药品应有的成本价,避免企业乱报价,最终影响药品出厂价。
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如果物价部门能够真正掌握企业的成本并严格监督企业涨价行为,药价问题将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但物价部门如何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,核实众多药品的价格信息,将会是不小的难题。 据《中国青年报》

  定价漏洞

  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,但价格的制定在国家发改委。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,国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,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,才能拿出政府定价。

  三种药价

  现行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: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;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,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;其余的药品,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。

品牌文化

温州东瓯医院创建于1995年10月,迄今为止已经建院22年。医院所处的鹿城区在东晋时期因"白鹿衔花"而得名,浙江省第二大江瓯江穿城而过,东临华盖山的东瓯王庙,环境优美,交通便利。温州东瓯医院在院长陈超英的……【详细】

  • 8:00 – 21:00门诊时间 365天全年无休
  • 0577-8836512024H 免费咨询电话